(泰文:ปางประทานโอวาท;
音譯:邦巴譚歐瓦;
拼音:Pang Prathan Ovada)
或稱:傳授《教誡總綱》姿態
或稱:傳授《教誡總綱》姿態
(泰文:ปางแสดงโอวาทปาฏิโมกข์;
音譯:邦沙靈歐瓦巴底莫;
拼音:Pang Sadaeng Ovada Patimokha)
圖/http://www.mantanasin.com/index.php?mo=3&art=211883
三月出生者,敬拜「傳授教誡姿態」(或稱「傳授《教誡總綱》姿態」)之佛像:佛陀盤腿而坐,雙手平舉,高度齊胸。
持續敬拜,幫助魅力提升,人氣極旺,人緣絕佳,業務順利。
典故:沙門的慈悲
出處/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沙門的慈悲,是佛陀教化的心要,也是反復出現的主題。在佛陀的教化生涯中,這一點可以清楚地從他於一次前所未有的盛會中的開示看出。那是佛陀徹悟後幾年的事,在他已指示遣派聖僧們將法傳遍整個北印度之後。一千二百五十位聖僧未經預約,同時相聚於佛所在的王舍城竹林精舍。
在這次稀有、祥吉的集會上,佛以簡潔的三組偈頌開示了佛道的心要。這對於出家獻身宗教生活的沙門而言,尤其契機。佛說過去諸佛也曾說過這些偈頌。其中第二組偈頌已在全世界廣為流傳,其內容如下:
典故:萬佛日
【延伸閱讀】《教誡波羅提木叉偈》(Ovada-patimokkha)
出處/http://www.dhammatalks.org/dhamma/Sutta/Ovaada.htm
忍耐自制為至上的簡樸。解脫至要:那是諸佛之言。
傷害他人者,非隱者。惡待他人者,亦非沙門。
諸惡莫作,行善巧事,自淨其心:這是諸佛的教誡。
不毀謗,不傷害,遵守比丘戒律,飲食有節制,隱居靜處,確立於提升的心智:這是諸佛的教誡。
出處/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沙門的慈悲,是佛陀教化的心要,也是反復出現的主題。在佛陀的教化生涯中,這一點可以清楚地從他於一次前所未有的盛會中的開示看出。那是佛陀徹悟後幾年的事,在他已指示遣派聖僧們將法傳遍整個北印度之後。一千二百五十位聖僧未經預約,同時相聚於佛所在的王舍城竹林精舍。
在這次稀有、祥吉的集會上,佛以簡潔的三組偈頌開示了佛道的心要。這對於出家獻身宗教生活的沙門而言,尤其契機。佛說過去諸佛也曾說過這些偈頌。其中第二組偈頌已在全世界廣為流傳,其內容如下: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萬佛日(Magha Puja)通常又稱「僧伽日」,紀念 1250 位阿羅漢自發在佛陀面前的集會。其中一千名在場的比丘是過去在諦聽佛陀宣講《火燃經》後覺悟的,其他 250位比丘為長老目建連尊者與舍利弗尊者的弟子。面對這個吉祥的團體,佛陀宣講了教誡總綱《教誡波羅提木叉偈》(Ovada-patimokkha),之後遣派他們外出宣講佛法。
出處/http://www.dhammatalks.org/dhamma/Sutta/Ovaada.htm
忍耐自制為至上的簡樸。解脫至要:那是諸佛之言。
傷害他人者,非隱者。惡待他人者,亦非沙門。
諸惡莫作,行善巧事,自淨其心:這是諸佛的教誡。
不毀謗,不傷害,遵守比丘戒律,飲食有節制,隱居靜處,確立於提升的心智:這是諸佛的教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