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隆尼瓦寺(Wat Boromniwas)在曼谷寶馬成衣市場(Bobae Market)附近,原名「諾寺」(Wat Nok),拉瑪四世出家時始建。波隆尼瓦寺屬於「林居派」(Aranyawasi),與「城居派」(Khammawasi)之波翁尼威寺(Wat Bowonniwet,又稱「僧皇寺」)為寺廟配對。拉瑪四世登基後,賜予寺廟新名「波隆尼瓦寺」。
早期,往來寺廟的交通方式依靠水路,拉瑪四世時期重修寺廟時,增闢通往寺廟的道路。佛殿主佛從彭世洛府請供而來,為黃銅材質。第一尊主佛採取「降魔姿態」(Subduing Mara / Pang Man Wichai,泰音「邦曼玉財」),屬於素可泰後期藝術形式,第二尊主佛則「寶座禪坐姿態」(Pang Samathi Phet),名為「無災佛」(Phra Nirantrai)。
主佛:降魔姿態
主佛:寶座禪坐姿態之「無災佛」
副住持:龍丕基迪(Luang Phi Kitti)
帕務巴利窟努瑪贊是高僧龍普曼的師父,曾在安瑪達涯蘭寺(Wat Ammattayaram)擔任住持。帕務巴利窟努瑪贊在寮國擔任管理僧團的職務時,寮國班文賽寺(Wat Banwensai)住持雅探撒樂倫(Yathan Samret Lun)傳授其製作九面富貴佛之寶典,帕務巴利窟努瑪贊根據此書深入了解九面富貴佛之製作及開光加持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